河南历史悠久、文化灿烂,是世界华人宗祖之根、中华文明之源,人杰地灵、名人辈出,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;山川秀美、物产丰饶,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;区位优越、交通发达,位居天地之中,素有“九州腹地、十省通衢”之称,是承东启西、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;发展稳健、态势良好,作为全国经济大省、人口大省、农业大省,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、中西部地区首位;潜力巨大、空间广阔,正处于蓄势崛起、攻坚转型的关键阶段,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。
河南概貌
名称由来
河南位于我国中东部、黄河中下游,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,故称河南。远古时期,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、森林茂密、野象众多,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,这就是象形字“豫”的来源,也是河南简称“豫”的由来。《尚书•禹贡》将天下分为“九州”,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,故有“中原”“中州”之称。
自然地理
河南南北纵跨530公里,东西横越580公里,界于北纬31°23’—36°22’和东经110°21’—116°39’之间,东接安徽、山东,北界河北、山西,西连陕西,南临湖北,呈望北向南、承东启西之势。全省总面积16.7万平方公里,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.73%。地势西高东低,北、西、南三面太行山、伏牛山、桐柏山、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,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,西南部为南阳盆地。平原和盆地、山地、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.7%、26.6%、17.7%。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,海拔2413.8米;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为全省最低处,海拔仅23.2米。
资源环境
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,南部跨亚热带,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,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,具有四季分明、雨热同期、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。近1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5.1℃—15.9℃,年平均降水量为512.6毫米—1129.1毫米,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4.5小时—2024.1小时。
河南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、淮河、黄河、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,流域面积分别为2.72、8.83、3.62、1.53万平方公里,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、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,流域面积5000—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8条,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1条,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6个。
河南动植物资源丰富,现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32个,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3个;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,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6种。
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和矿业大省,发现矿产144种,探明资源储量的110种,已开发利用的93种,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12种,居全国前三位的33种,优势矿产主要为钼、金、铝、银“四大金属矿产”,天然碱、盐矿、耐火粘土、萤石、珍珠岩、水泥灰岩、石墨等“七大非金属矿产”。
历史渊源
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,“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,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”。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诞生在今河南新郑,中华文明的起源、文字的发明、城市的形成和统一国家的建立,都与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,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,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、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。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4个,即九朝古都洛阳、七朝古都开封、殷商古都安阳、商都郑州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均源自河南。文物古迹众多,有记载着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、仰韶文化遗址、龙山文化遗址;有“人祖”伏羲太昊陵、黄帝故里和轩辕丘;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;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、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;有“天下第一名刹”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大相国寺,等等。洛阳、开封、商丘、安阳、南阳、郑州、浚县、濮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。
中原大地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,如古代哲学家、思想家老子、庄子、墨子、韩非、程颢、程颐,政治家、军事家姜子牙、商鞅、苏秦、李斯、刘秀、张良、司马懿、岳飞,文学家、艺术家杜甫、韩愈、白居易、李贺、李商隐、司马光、褚遂良、吴道子,科学家张衡、僧一行,医学家张仲景,佛学家玄奘等,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、杨靖宇,革命先辈邓颖超、彭雪枫、吴焕先、许世友,“县委书记的榜样”焦裕禄等。
“万姓同根,万宗同源”。河南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,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,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,有“陈林半天下,黄郑排满街”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。
山水胜景
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,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,犹如一座浩瀚如烟的历史长廊、一幅风光旖旎的天然画卷,山川融南秀北雄于一体。全省共有云台山、嵩山、王屋山—黛眉山、伏牛山等世界地质公园4个,河南嵩山、郑州黄河等国家地质公园15个,永城芒砀山等省级地质公园14个,南阳独山玉、新乡凤凰山、焦作缝山等国家矿山公园3个,南阳恐龙蛋化石群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。
全省共有A级景区681家,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215家。星级酒店361个,旅行社1229家。云台山景区、尧山大佛景区、嵖岈山景区、淇河生态旅游区、重渡沟自然风景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,龙门石窟是首批国家旅游示范单位,被评为“中国人文旅游示范基地”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700余公里,郑州至开封段由于泥沙淤积,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3—5米,形成“地上悬河”的独特自然景观,可谓“河从屋顶过,船在空中行”。“人工天河”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,是国家首批“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”。
•河南省15家5A级景区:
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,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,焦作市云台山-神农山·青天河景区,河南安阳殷墟景区,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,河南洛阳白云山景区,河南省平顶山市尧山-中原大佛景区,河南省洛阳栾川老君山·鸡冠洞旅游区,洛阳市龙潭大峽谷景区,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·恐龙遗址园旅游区,驻马店市嵖岈山旅游景区,河南省红旗渠·太行大峡谷,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旅游景区,河南省新乡市八里沟景区,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景区。
红色基因
河南是一片红色的革命热土,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。1921年到1949年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河南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,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。1923年爆发的京汉铁路大罢工,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终点。土地革命时期,河南各级党组织发动工农群众,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,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;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,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。抗日战争时期,党领导中原儿女浴血奋战,在河南境内及其周边建立了晋冀豫(太行区)、晋豫边(后并入太岳区)、冀鲁豫、豫皖苏、豫鄂边、河南(豫西)等抗日根据地,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。解放战争时期,中原突围、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、淮海战役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河南境内,党领导人民先后创建了河南(桐柏)、豫鄂陕、豫皖苏、鄂豫、桐柏、豫陕鄂、豫西等解放区,河南人民掀起多次支前高潮,最终迎来了全省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。孕育出的焦裕禄精神、红旗渠精神、大别山精神,于2021年经党中央批准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。
人口民族
2022年末,全省常住人口9872万人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.07%。河南省56个民族成份齐全,少数民族分布呈大分散、小聚居的显著特征。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约156万,其中占比较高的少数民族有回族、蒙古族、满族。全省有3个城市民族区(郑州市管城回族区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)、21个民族乡(镇)。少数民族人口10万人以上的设区的市4个(南阳市、商丘市、周口市、郑州市),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(市、区)55个。
行政区划
河南省辖郑州、开封、洛阳、平顶山、安阳、鹤壁、新乡、焦作、濮阳、许昌、漯河、三门峡、南阳、商丘、信阳、周口、驻马店等17个设区的市,1个省辖县级行政单位(济源市),21个县级市,82个县,54个市辖区,1180个镇,586个乡,692个街道办事处。
综合实力
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
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1345.05亿元、增长3.1%,增速在全国的位次比2021年前移十二位,挑大梁、稳大盘的地位更加凸显。工业增加值19592.76亿元,进出口总值8524.1亿元、居全国第九位,财政总收入6188.75亿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07.41亿元,支撑经济增长的韧性不断增强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.7%,工业投资增长25.4%,是全国的两倍多。市场主体突破1000万户、总量居全国第四位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2 元、增长5.3%。
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、粮食大省
河南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、生猪家禽主产省份、大宗经济作物优势产区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、居全国第二位。用全国1/16的耕地,生产了全国1/10的粮食、1/4的小麦,是全国五大粮食净调出省之一、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左右。2022年粮食总产量1357.87亿斤、居全国第二位,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。小麦产量和制种能力均居全国首位,油料、蔬菜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、第二位,农机总动力居全国第二位。生产了全国1/2的火腿肠、1/3的方便面、1/4的馒头、3/5的汤圆、7/10的水饺,实现了从“中原粮仓”到“国人厨房”和“世人餐桌”的蝶变。
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
河南是全国承东启西、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,全国“十纵十横”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五个通道途经河南,贯通水陆空、连通境内外、辐射东中西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持续完善,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速构建。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提速发展,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工程建成投用,跻身全国货运机场40强。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,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高铁站之一,郑州航空港站建成投用,郑州南站启动建设,铁路“四主多辅”客运枢纽格局加快形成,郑州北站作业量居亚洲编组站前列,货运枢纽布局日益完善。高速公路“13445工程”全面实施,普通干线公路“畅通畅联”、农村公路“提档升级”、内河水运“通江达海”工程持续推进。2022年末,全省铁路营运里程6331.7公里,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009.38公里,普通干线公路3.1万公里,农村公路23.9万公里,内河航道1825公里。全省运输总量25.87亿吨、增长1.6%,货物周转量1.14万亿吨公里、增长9.2%;旅客运输量2.69亿人次,旅客周转量697亿人公里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,郑州地铁运营里程232.4公里;洛阳地铁运营里程43.5公里。
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
河南公用电信网具有重要战略地位,国家光缆骨干网“八纵八横”有“三纵三横”途经河南。2022年,全省新开通5G基站5.6万个、总数达15.32万个,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。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功能不断增强,全省100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99%、居全国第一位,1000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21.2%、居全国第二位,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千兆光网全覆盖。全省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61.21亿件,增长3.67%。全省电话用户11291.5万户、互联网用户13335.7万户,分别居全国第五位、第四位。
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
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能源基地,是全国重要的能源消费大省。2022年,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908亿千瓦时,发电量3329亿千瓦时;原煤产量0.97亿吨,原油产量185万吨,天然气产量1.95亿立方米;成品油销售量1323.5万吨,管道天然气供应量114亿立方米。年末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1947万千瓦,其中风电、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4900万千瓦。